在臺灣買大吉嶺紅茶,對大多數的人而言,最簡單的就是上超市,尤其是大百貨公司的超市是取得最方便的方式了!
茶包通常是大多數人對進口紅茶的第一印象,當然一份價錢一分貨,一包1塊多台票的茶能變出啥把戲,實在令人玩味;可惜連星級飯店的茶包,都是立X、X仁的,沒啥誠意,當然茶包也有高級品,只是少之又少;加上紅茶在以烏龍(半酵茶)等聞名的臺灣,只被歸類為販夫走卒的夏日涼飲,難登大雅之堂,形象被固化的紅茶,讓高級紅茶在臺灣想出頭,實在難上加難,更何況紅茶的還有一個拖油瓶...加味茶(加入蘋果香橙等天然或人工香料的紅茶)想翻身實在不易,想買高級單品紅茶,除了高檔超市鐵罐裝的名牌貨外,少有其他的好選擇 。
就像臺灣茶一樣,梨山阿里山的茶通常就是比松柏嶺的來的貴,用葡萄酒來類比,就是所謂的”風土”,可惜的是,在臺灣的茶農或農會比較不懂得行銷與品管,政府只用嘴來推廣農業,不來這一套,否則,臺灣茶可能更高貴!
印度早期為英國植民地,大吉嶺茶早就有一套類似葡萄酒的產地產區制,同樣是大吉嶺茶,不同的茶莊、產地與氣侯,當然會有不同的風味產生,所以也講就風土;講來講去葡萄酒、咖啡、紅茶好像都一樣講求風土,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差異,咖啡、茶就像日本清酒或吟釀一樣,講求”新鮮”與高級紅酒的”陳年”不一樣,故茶通常不會越放越高貴,但是分級與產區就成了影響價格的要素。
PUTTABONG QUEEN 是學長推薦的茶產區(茶莊),品質價格比在其眼裏看來是可以的,萬金家第二次去求購就是買這個茶,當然茶這一類產品也是比較級的,沒比沒代誌,比落全代誌!
在香氣上,在這購買的三種茶中,香氣排行正如價格一樣算是中等的;花香、蜜香及大吉嶺的麝香葡萄香(別問偶啥是麝香葡萄香,在談論茶的書籍上,常用來描述大吉嶺茶香的其中一種香氣),比較近似GOOMTEE的香氣但沒那麼複雜,入口溫純微澀,回甘中帶微甜與奶香味,這種回甘不是從喉間出現,而是充斥整個口腔,過個半分鐘一股微酸從舌側流出,讓流涎自然流出,不愧是學長所喜愛的茶。
紅茶微微放涼(80~65oC)是比較適合的品飲溫度,其細緻的口感比較容易品味的到,冷了也不錯喝,雖沒冰冰的喝過,但應不差才對 。
沒有太複雜的味道及香氣是這茶的小問題,也比GOOMTEE沒層次,但有著大吉嶺該有的甘韻香感受,感覺上比較像十分制中的7~6分的茶 。
- May 16 Fri 2008 03:26
PUTTABONG QUEEN 2ND FLUSH 2007 大吉嶺紅茶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